自2012年4月在波兰首次召开第一届中国—中东欧国家领导人会晤以来,中国与中东欧16国的合作已经进入快车道,特别是2016年11月在里加举行的第五次“16+1”领导人会议上,各方重申愿意构建持久务实高效的“16+1合作”,打造开放包容、互利共赢的伙伴关系,通过中欧互联互通平台等渠道对接“16+1合作”和中欧全面战略伙伴关系。 中国与中东欧各国围绕“互联、创新、相融、共济”主题,正进一步巩固既有合作,不断开辟合作新领域。 抓住这样的有利时机,为扩大四川大学在中东欧地区的影响,四川大学欧洲问题研究中心积极协助四川大学国际处、海外留学生办公室深入到中东欧的波兰、捷克和匈牙利进行‘一带一路倡议'以及四川大学设立的‘一带一路' 奖学金宣讲活动。所到各地各校,宣讲活动都收到积极关注和高度重视。在华沙经济学院举办的“四川大学一带一路奖学金“宣讲大会上,华沙经济学院主管国际事务副校长杰克教授首先向参会的近七十位研究生和青年教师谈到了当前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积极作用,谈到国际局势正面临更多不确定因素,中国的作用变得尤为重要。并表示感谢四川大学代表们远道来访,希望能加强进一步的友好合作。 四川大学欧洲问题研究中心的长期合作伙伴、华沙经济学院世界经济研究所海杜克教授首先进行了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的介绍,海杜克教授图文并茂的从历史和欧亚经济贸易合作角度向与会来宾介绍了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意义,提到新丝路经济文化带在中欧合作大局中的重要作用。并从一个资深经济学家的严谨思维出发,探讨了一带一路倡议实施中的挑战与风险。 四川大学国际处高健副处长利用PPT、电视短片等丰富多彩形式,向来宾们介绍了四川大学、四川省以及OBOR奖学金。学科门类齐全、良好学习研究环境的川大校园,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和具有典型四川标志的可爱的熊猫等视频,以及有巨大吸引力的OBOR奖学金,都赢得了到场教师和学生的不断掌声和笑声。海外留学生办公室高健主任、张齐项目主管,以及中心李竹渝教授都积极回答了参会教师和学生们的多种咨询和问题。 李竹渝教授还利用在华沙的停留时间,与刚刚参加了3月17日在成都举办的‘川大-华大第一届圆桌会议'的部分教授和他们的博士研究生会面,讨论了可能的课题合作、博士生联合培养以及研究员的互访交流。双方计划在新形势下的欧洲一体化研究、一带一路倡议下中欧合作的机遇与挑战等有共同兴趣话题下探讨进一步的合作、并加强双边学术互访。 在后续的布拉格城市大学、布达佩斯潘彼得天主教大学的访问和宣讲中,四川大学代表的宣讲都受到积极关注,获得显著成功。特别值得提出的是:2017年将在匈牙利举办第六次中国-中东欧国家领导人会晤,一带一路倡议与‘16+1'的中欧合作在匈牙利各地受到广泛关注。此次四川大学代表团的访问是受原匈牙利驻中国梅可岚大使的儿子邵莱特先生的邀请,他热情安排了四川大学代表的访问与宣讲。 在北京度过中学和大学时代的莱特先生不仅讲一口流利的中文,还非常怀念中国文化对他的影响。莱特先生现任潘彼得天主教大学中文系主任,他表示了与中心进一步加强合作的意愿。李竹渝教授与他讨论了双方争取在中国-欧洲问题研究上的进一步合作。中心合作伙伴、匈牙利科学院世界经济研究所的安吉拉教授还抽时间与中心李竹渝教授就双方可能的课题合作研究、博士研究生联培以及即将在成都召开的圆桌会发言等事项进行了磋商。 此次中东欧之行,不仅极大地提升了四川大学在中东欧主要几个国家高校中的影响,同时还凸现了四川大学欧洲问题研究中心紧跟国家中东欧合作战略部署、密切配合与中东欧国家加强合作的大局,在国家极力倡导的‘一带一路'大局下,更全面加强与欧盟及其成员国,特别是一带一路沿线上占据地理优势的中东欧国家的合作。或许在世界多格局形势下,“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建设不仅将推动中东欧国家与中国加强合作,也将进一步改变欧盟西强东弱的局面,为深化欧洲一体化的改革和治理提供更丰富的研究平台。 



参加宣讲会的华沙经济学院师生(左)、布达佩斯潘彼得天主教大学师生 

与布拉格城市大学校长等会谈(左)、与潘彼得天主教大学社会科学院领导等会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