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9月7日秋季学期开学后,中心2015年“让-莫内系列讲座”正式启动。今年申报讲座的同学比前两年有所增加,专业分布也更趋于多元化,自然科学、工程技术类同学占到一半,社会科学的商学、管理学、经济学、法学类占了选课同学的四分之一以上。这是非常积极的正能量信息,是对中心近几年坚持对欧宣传的积极回报。也从一个侧面说明中国与欧盟友好关系的密切发展、四川大学欧洲问题研究中心近几年来开展的各类学术活动,以及我们近几年开展的提升欧盟的影响的面向全校的“让-莫内系列讲座”,已经获得积极影响,越来越吸引青年大学生的关注。青年是未来中欧关系持续友好发展的基础,今年是中国欧盟建交40周年,也是中欧高级别人文交流对话机制启动第三年,基础意义上的人文交流对话,不是学术性的 dialogue of the Humanism,也不是 dialogue of the Humanity,而是直观的“People-to-People”对话,这就是说:中欧民众之间要相知相识,特别是青年。这是双方理解与信任的前提,也是推进中欧关系发展的民意基础。越是要发展彼此间的经贸合作、加强政治互信,就越凸显出双方加深彼此认知的重要,这就是“国之交在于民相亲,民相亲在于心相通。”中心四年来坚持开展的面向全校的让-莫内系列讲座,就是希望在青年相互认知上积极开展提升欧盟、中欧友好发展在我校的积极影响。
参加系列讲座的中心研究员们,都是天天与青年学生打交道的教师,更能理解大学生对未知事物的渴望, 对未知世界的好奇,更愿意在讲座过程中,与同学们交流中欧关系的发展、展开欧洲一体化发展进程中相关问题的讨论。并针对目前欧洲研究中的热点重点问题,与同学们交流、对话。
在本期已经举办的三次讲座中,张崇富教授从欧盟的宗教治理、王雅梅教授"从单一货币-欧元看欧盟的文化政策”给同学们宣讲了欧盟宗教文化、欧元诞生和发展的经济意义和政治文化背景,带去了欧洲一体化进程中不可或缺的社会文化与经济发展视角上的多维观察。石坚教授作为在布鲁塞尔举行的“中欧高级别人文交流对话机制第三次会议”的亲历者,向同学们介绍了会议的主要精神,强调了中心坚持开办系列讲座,就在于坚持把提升和丰富同学们的多维知识面、扩充青年大学生多角度的国际化视野,为未来更好地参与社会紧急建设积极储备正能量。
第三讲中,外语学院在读“欧洲研究”方向博士生郎加泽仁同学,还将自己在布鲁塞尔中国与欧洲问题研究院主办的中欧论坛上的报告,再次与参加讲座的同学分享了他就“EU-China People-to-People: An Understanding Tunnel Through Misunderstandings and Generalizations”为主题,在布鲁塞尔中欧研究院主板的中欧国际学术研讨会上的报告,受到参加讲座的同学和老师们的积极关注,并就相关问题展开积极讨论。
系列讲座后续将在“今日欧盟:概况 & 历史沿革”、“欧盟高等教育的国际化视野/CSC创新项目宣讲”、“法国的文化特征及其在欧盟中的作用” 、“欧洲文化认同与欧洲一体化” 、“‘欧洲文化之都'的构建与发展”、“欧盟区域政策的重要性及发展变化”、“欧盟环境政策及其治理”、“中欧安全策略对接: 形势、模式、中亚案例”以及“行进中的中欧关系发展”等专题上陆续展开,欢迎关注学校学术看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