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学术动态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川大学子在欧洲–系列报道1

日期:2010-05-05 来源: 作者:


执行中欧高等教育交流项目(欧盟伊拉漠斯EMECW中国窗口LOT14项目)的第一批共十九位四川大学学子,已经顺利开始了他们在欧洲各地的学习,这些同学来自四川大学各个学院,包括经济、数学、医学、软件、建环、法律、文化、政治等各个专业,有博士生、硕士生和本科生,交换学习时间大多为一个学期。欧洲的留学生活会给我们的川大学子带来什么样的印象?对鲜有报道的那些欧洲国家,如土耳其、列支敦士登的留学生话有什么信息值得我们留意? 我们将不定期给出相关的系列报道,给大家带来他们在欧洲学习的现场信息,也许会让你感到耳目一新,会对不同国家的大学日常学习生活有所了解,对异域文化产生兴趣,也必将会对第二批赴欧洲学习的川大学子们带去一些意想不到的惊喜。

WU KAI(列支敦士登大学Hochschule Liechtenstein): “Hochschule Liechtenstein的课程设置一方面非常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每门课都会去相关企业或地区进行实地调研;另一方面非常注重与国际接轨,很多课程直接聘请外籍知名教授进行讲授,这些教授大部分来自美国大学或一些知名公司。更重要的是这里的课程寓教于乐,以一种非常开放的方式和姿态向我们展示专业知识。与此同时,这所大学对我出动最大的触动是学生无拘无束的创新能力,由于这里的课程讲授和考核具有完全的开放性,所以能够给学生足够的空间去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另外,非常感谢当地的华人组织对我们的帮助和关心。没有他们的帮助,我们不可能这么快的适应当地的生活。在欧洲的日子里最能感受的就是中国的影响力,无论在课堂上还是生活中,欧洲人总是喜欢把中国元素作为一个重点来分析,来考虑。我作为中国人看到这一点由衷的感到自豪。”

WANG YU (土耳其萨班哲大学):“感谢欧洲研究中心,感谢四川大学使我有这个在国外学习的宝贵机会。这个欧盟项目本身就是学生的一个极好的机会,但对于我来说它还打开了另一扇门 --我可以学习国际政治了。我很喜欢这里的老师。他们上的课如比较政治学,欧洲政治,都使我受益匪浅。自己要读的东西很多,老师讲的东西较少,学的很“自在”。感觉自己的大学经历更丰富多彩了,自己也更有奋斗目标了。继续加油学习,进步再进步!”

JIA YANKUN(列支敦士登大学):“欢迎周过后,我们就开始新学期的课程了。列支敦士登大学跟川大不同点很多,第一,这里的班级容量都比较小,这也跟欧洲当地的普遍国情相同,因此,每个教授只需要十几个甚至是几个同学负责,上课的时候师生的互动与交流要远远的超过国内的课堂;第二,这里的课程很少有直接把概念、定义之类的定性的东西直接讲出来给同学们听的,大多都会针对一个问题进行很长时间的引导和探讨,到课程末尾的时候再做一个总结,一般没有什么标准的,成型的答案;第三,这边的合作意识较强,几乎所有的教学活动都是分组进行的,都要求以团队为整体来解决问题,而欧洲当地的学生也很擅长分组,并且分配工作很有序,也很认真负责的完成分配给自己的任务。”

WANG BOWEN(土耳其萨班哲大学): “在这近两个月的留学生活中,我收获到得不仅仅是语言能力的提升,更为重要的是了解了异国的风情和文化,开阔了视野,锻炼了独立处理问题和适应陌生环境的能力于此同时也和当地的学生建立起了深厚的友谊。土耳其学生的热情和礼貌让我一点都感觉不到背井离乡的孤独。不管你碰到什么问题,他们都会热心的帮助你。周末的时候会常和室友看土耳其足球联赛,他们对足球很痴迷。有了共同的爱好就可以比较容易的融入他们的生活。在学习上,这里的教授上课的方式很具有启发性,鼓励学生的积极参与。在Game and Strategy课上,老师每节课都会给我们做一个游戏,通过自己的分析以及与游戏对手的博弈使我产生了对这门课极大地兴趣。在土耳其的经历是我一生受用的宝贵财富,感谢母校,我们都会好好努力的。”


关闭